12月16日中午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从央行获悉,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,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,当日央行对19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40亿元,其中6个月2070亿元、1年期1870亿元,利率与上期持平,分别为2.85%、3.0%。值得注意的是,昨日并没有MLF到期。 这是央行年内进行的第17次变相降准操作。进入今年第四季度以来,央行加大了MLF操作的频度和力度,其中10月份和11月份各进行了两次,截至目前,12月份也已进行了两次MLF操作,上次操作为12月6日。 “昨日,央行一改此前傍晚前后宣布MLF操作结果的惯例,改为中午宣布,向市场释放了比较清晰的信号。”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称,那就是央行不会坐视国内外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,该出手时绝对不会手软。 最近,受美联储加息及国内债市去杠杆的影响,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。为了缓和市场流动性状况,12月15日央行主动结束了连续3天的零投放转而向市场注入1450亿元资金,16日再度向市场净投放450亿元。《证券日报》在昨日的报道中已经预测到央行将开展MLF操作,以增加市场流动性。 央行本周(12月12日至12月16日)在公开市场共进行了8400亿元逆回购,冲抵到期5900亿元逆回购后,本周实现资金净投放2500亿元。再加上昨日开展的3940亿元MLF操作,央行本周共向市场注入流动性6440亿元。 昨日,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(Shibor)各品种利率连续第四天全面上涨,其中隔夜利率上涨1.9个基点至2.3300%。但国债回购利率和国债期货走势均有所缓和。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、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,债市“去杠杆”的目的已基本达到,未来流动性将逐步回归正常。 分析人士认为,今年以来,MLF+逆回购的组合形式已经成为央行调控流动性的主要手段,未来这一模式仍将受到重用。 【相关报道】 昨日上午,央行通过官方微博公布,当日对19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40亿元,其中6个月2070亿元、1年期1870亿元,利率与上期持平,分别为2.85%、3.0%。 这是央行第一次在日间公布MLF的操作情况,其引导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。昨日截至收盘,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收涨1.3%,盘中最高涨达1.42%。国债市场也开始止跌回升,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3.28%。 分析人士认为,央行意在温和去杠杆,纠偏此前债市的非理性繁荣,通过“量价分离”的方式,即量管够,但拉长资金期限以抬升资金的总体价格,扭转长期利率过低的局面。 而这也与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“主动调结构、主动去杠杆、主动防泡沫”相呼应。 债市脆弱性逐渐累积 8月24日,央行重启了14天逆回购操作。两天后,央行副行长易纲对记者表示:“14天逆回购只是多了一个选择,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流动性的充足。” 的确,同为去杠杆,与2013年“钱荒”时期央行在数量上把控流动性不同,此番央行在数量上足额供应,转而通过拉长资金期限提升了短期利率,压缩了金融机构加杠杆的空间。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分析指出:“央行通过‘量价分离’,保证了流动性的量,提升了资金价格,主导了去杠杆的过程。” 9月中旬,央行又重启了28天逆回购,而MLF的操作也是以6个月和1年期为主。 这一操作背后的思路,在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显露无遗。2016年,货币市场单日交易量一度跃升超过4万亿元,90%左右是隔夜品种。短期内交易量迅速膨胀和交易期限超短化蕴含的风险值得重视。而适当拉长资金期限,有利于防范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。 然而,债市却依旧“顽固”地上涨。10月21日,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了2.65%。从8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上旬,7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部分时间是倒挂的。 今年的大部分时间,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低于3%的,也就是说低于3%的一年期MLF操作利率。同时,理财资金收益率也持续地远高于债券收益率,这反而进一步催生了债市的杠杆交易。 杠杆交易使得债市的脆弱性逐渐积累。一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:“今年的一个特点就是委外投资大发展。银行的钱找不到资产,给了委外,委外的钱也找不到资产,再给公募。公募可以买企业债,如果再没资产,直接买同业存单放回银行。但总归这背后就是一笔钱。所以,当这笔钱被抽走后,有好几个环节都感觉缺钱了,市场情绪就放大了。” 去杠杆已收效 本周的前3天,央行在公开市场保持了零投放。从本周一起,债市似乎进入了被市场人士称之为“地心引力”的行情,国债期货在周四一开盘还出现了跌停。 事实上,同业存单和理财的发行成本自11月下旬起逐渐走高,已显示出流动性日趋紧张。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部认为,近期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上行,同时理财收益率也有所抬头,说明表内表外资金链都在绷紧,急需融资接续。而货基赎回压力的增大,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情况。 债市下跌的主因,究竟是杠杆过度,还是货币政策收紧?明明认为,前期非理性繁荣的债券市场已明显偏离了均衡合理水平,稍有扰动就会表现出较大波动,而后监管去杠杆、基本面回暖、美联储加息扰动等因素共同冲击脆弱的市场,加速了调整进程,10月下旬以来的回调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“纠偏”行情。 昨日,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在3.28%,已经开始止跌回升,并且高于3%的1年期MLF操作利率。 明明认为,这是一个既不是过热也不是暴跌的相对合理的水平,可见此轮去杠杆已收到效果,流动性压力依然存在,但央行维稳也不会改变。本周开始进入12月下旬,跨年及元旦、春节等节假日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将愈加明显,流动性缺口依旧存在,预计MLF操作将继续开展。(来源:上海证券报) |
|关于我们|联系方式|教育创新网
( 豫ICP备15035566号-1 )
GMT+8, 2025-5-2 10:50 , Processed in 0.047538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